二维码
卖百货

扫一扫关注

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儿童心理健康标准

   2016-09-01 1490
核心提示: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,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,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,把“学会认知、学会共同生活、学会做事、学会生存”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,点点滴滴、持之以恒,让孩子在生理、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成长。
我国未成年人自杀或者“准”自杀行为逐年增多。专家指出,儿童的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与儿童的精神应激有关,儿童通常产生精神应激并试图自杀时,很多普通人是看不出来,而认为“孩子不会自杀”,专家呼吁父母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,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同时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。
     
    3月10日下午,安徽省阜南县柴集小学五年级4名女生相约赴死,在服用了100片安眠药后,被校方发现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。到3月13日上午,4名女孩已脱离生命危险,相继出院。据称此次自杀为的是考验友情…… 
她们一直是表现良好的好学生
    3月10日下午14时左右,阜南县柴集小学五年级丽丽和其他三个女孩一起踏进学校大门。值班老师看到她们步伐凌乱,问她们怎么了,其中一个女孩告诉老师,她们服用了安眠药。学校立即将她们送往当地医院抢救。

    据丽丽的亲人介绍,丽丽从小就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,学习成绩一直很好,爱唱爱跳。听说孩子出了这样的事,他们都不敢相信。记者随后采访了丽丽的班主任阜南县柴集小学教师钱某。据其介绍,丽丽一直表现良好,是他们班的班长。与她一同服药自杀的三个女孩,其中两人是另外一个班的组长。

四女童相约求死 只为考验彼此友情

    据了解,孩子被送往医院后,另外三个孩子也很快清醒,脱离了生命危险,丽丽也于3月13日上午办理了出院手续。住院期间,家长曾询问她们服药自杀的原因。据几个女孩介绍,当天她们曾经因相互之间关系的疏密度发生争议,后来决定以服药自杀的方式考验彼此。幸亏学校老师发现及时,并采取了得力措施,才没有造成悲剧。

心理点评:

    没有任何悲剧比孩子自杀更令人痛不欲生的了。而儿童的试图自杀行为,很多时候普通人是看不出来,认为“孩子不会自杀”。殊不知这种无意的漠视,恰恰成为儿童自杀的“土壤”。父母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,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更显得尤为重要。

心理点评:

   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

    专家介绍,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:

(1)有正常的智力,有求知欲;

(2)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,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;

(3)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,懂得分享与合作、尊重别人、乐于助人;

(4)能自我接纳,有自制力,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、困难,适应环境;

(5)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。

    其实,不少孩子在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,只是表现比较轻微,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,孩子上学读书后,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,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一般来说,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、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,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号。

儿童心理异常的典型表现

    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

一是情绪表现:恐惧,焦虑,不愿上学,容易生气,想轻生(认为活着没有意思,有度日如年的感觉,兴趣减少或多变、情绪低落)等。

二是行为表现:离群独处,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,沉默少语,少动,精神不集中,有暴力倾向、逃学、偷东西等行为。

三是生理表现:头部腹部疼痛、恶心、呕吐、厌食或贪食、早醒、入睡困难、耳鸣、尿频甚至全身不适,而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又没有躯体疾病。

    专家指出,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,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,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。因此,家长要多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,并对孩子的智力水平、兴趣爱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,不能盲目攀比、模仿,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。

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期望应有适当的水平。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,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,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,把“学会认知、学会共同生活、学会做事、学会生存”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,点点滴滴、持之以恒,让孩子在生理、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成长。

 
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生活热点
推荐图文
推荐生活热点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支付方式  |  联系我们  |  法律声明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公司简介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百货供求信息网:鲁ICP备16014150号-1